xinwenbanner-sj.jpg
2008-11-03
三次创业 三次超越——五菱50年创业纪实
2008年10月28日,五菱人举行盛大庆典仪式,共同庆祝“五菱成立50周年”。彩旗飘扬,花团锦簇,礼花满天,宾客盈门。全体五菱人喜气洋洋,共贺企业50大寿!共祝企业拥有第二个更灿烂辉煌的50年!
从1958年建厂,五菱历经三次转型,从三次创业,三次超越。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五菱,有幸与自治区同岁,并用自己的辉煌成就,为广西汽车工业谱写了辉煌的乐章!
 
第一次创业 梦圆“造车”梦
1958年,柳州郊区,河西村,五菱企业的前身——柳州动力机械厂破土奠基。在当时非常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五菱人白手起家,生产船用发动机,后自主研发生产拖拉机,并很快以年产5000辆拖拉机的规模,成为“全国八大拖拉机厂之一”。
但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统购统销时代结束,加上农村生产体制的变化,拖拉机销路逐渐下降,进而产品积压。柳拖人很快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市场上人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等计划”。五菱瞄准了当时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的微车市场。1981年,柳拖人从北京带回了一辆外国微型货车,并从这辆车上拆下2500余种、5500余件零件,一件件手工测量、绘图,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测绘任务。1982年,柳拖人用机床车、用锤子一点点敲打出了第一辆五菱微车。
这辆车被开到南宁,开到北京,通过所有测试,五菱由此将国内微车首家生产权收入囊中,走上造“车”之路。1985年,柳拖改名柳州微型汽车厂; 1996年,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在没有政府拨款、银行贷款,缺少人才储备、外界支援,五菱人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依靠自我滚动发展,从1991年产销1万台,到1998年产销10万台,成为行业第一,成功地从一个拖拉机机厂转型为全国知名的汽车生产企业。
1999年,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竞争对手不惜血本展开价格大战,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也严重制约五菱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不测和残酷,把五菱第二次带入生死攸关的境地。内忧外患中,五菱人主动展开一场涉及到人力资源、采购流程以及生产环节领域的改革,通过学习、创新,建立符合五菱的精益生产方式。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五菱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企业再造。
2002年,国内掀起汽车合资大潮,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抓住机遇,果断地与上汽、通用“中中外”三方合资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做好作大作强五菱的微车事业。在高速融合了三方技术、资本和制造经验之后,上汽通用五菱发展迅猛,成为了国内微车市场的龙头企业。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国内微车销量第一。今年1-9月,销量更是突破49万辆,占据了国内微车近半成市场。
 
第二次创业 再造一个五菱
2002年,上汽集团、美国通用、五菱集团“中中外”三方合资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使一个五菱变成两个五菱—--有产品纽带、产权纽带和文化纽带相联系的两个五菱:一个是上汽通用五菱,主要生产整车;一个是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五菱集团”),以专用车、发动机和零部件为三大主业。合资几次刷新五菱的历史产销记录,促进了五菱微车“十五”期间的飞速发展:2007年上汽通用五菱产销量均突破55万辆,五菱集团与上汽通用五菱“两个五菱”销售收入合计达240亿元,实现了五菱新的飞跃。
在剥离最优良资产成立合资公司后,五菱集团在支持合资公司上汽通用五菱快速发展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确立发展零部件、发动机和专用车三大主业及战略。
五菱集团继续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在调整中抓住机遇努力保持与上汽通用五菱的同步发展;通过实施战略性改革与重组,加速多元产权的结构调整:这几年先后设立柳州五菱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进军专用车领域;参股桂林客车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客车生产领域;重组南宁手扶拖拉机厂,进入农机装备及中重型车生产领域;与日本HTC公司合资成立了柳州广菱模具技术有限公司,进军轿车生产轿车模具、冲压件等高端市场……
在调整加快发展主业的同时通过产权与机制民营化使辅业得以进一步搞活。柳州众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五菱医院管理公司、五菱物流公司和柳州市龙擎保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利用辅业资产改制设立的民营企业相继成立,完成了从国有体制到民营体制的转换,成为了市场竞争主体,使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菱集团通过整合与再创业,实现了新跨越;2007年五菱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合并66亿元,零部件、发动机和专用车三大主业高速发展:所属企业五菱联发汽车零部件产量达43万台套,同比增长38%,成为中国西南最大的零部件企业;所属企业五菱柳机发动机产销突破50万台,同比增长42%;所属企业五菱专用车业务从无到有,短短三年,成为年产量突破万辆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开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品贡献率达70%,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和欧美等海外市场,深受用户喜爱。所属企业五菱桂花成为国内手拖行业对越南出口的领头羊,是中国手扶拖拉机行业的出口创汇大户。
2006年、2007年五菱集团两度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信息化企业500强,跻身“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十强,企业整体经营质量优良,综合竞争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为五菱集团第三次成功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次创业 上市融资促发展
      20074月,五菱集团和香港俊山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组建的中外合资“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这是五菱集团继2002年与上汽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三方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后的又一次重要资产重组。9月,“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五菱与俊山重组后,五菱将通过新公司实现在境外融资,为专用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三大主业的发展提供强力的资金支持,从而建立起产权多元化、管理现代化、市场国际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菱与俊山的重组,是在三方合作后,三大主业均在行业内占有了优势地位,多年积累的研发体系、零部件体系和整车生产、销售及售后能力,都使五菱集团具备了进军更广阔市场能力的深厚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实现在境外融资,利用国际资本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推动五菱走上更宽阔的国际舞台。
      为适应企业快速发展,满足汽车零部件及专用汽车产能提升的需要,2006年5月和12月,五菱集团制动及车桥生产基地、五菱集团北部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项目相继举行开工仪式。制动及车桥生产基地投资2.3亿元,项目建成后,制动及车桥模块各类总成产品年配套能力可达80万台套,年新增销售收入68450万元,不仅产能得到大幅提升,而且产品的档次、产量、质量及工艺水平将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五菱集团北部生产基地总投资58818万元,新增用地220亩,此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5.45万辆各类轻微型专用车和综合年产80万套车身附件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8亿元。同时,五菱集团布局北方,投资建设青岛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目前正式建成投产,形成年产车桥、制动器、前悬挂、仪表板、座椅、车架、前地板、后地板等微型汽车零部件20万套生产能力,满足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以及山东周边地区微型车及轻型车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五菱联发开拓市场,提高影响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业界认为,这些将对五菱集团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有力解决五菱拓展更多市场面临的产能限制。
      五菱与俊山重组后,推动五菱集团主业境外融资,到海外金融市场融资,使国有资本进入国际化资本市场,建立起一个畅通、便捷的融资平台,为三大主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合资公司也将在依托香港金融市场强大的资金支持下,在各股东技术、管理、资金、文化等的支持下,通过资金投入、管理更新和文化融合,大大增强生产、开发、营销和品牌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在行业中的地位,有力地支持和实现五菱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团。
      五菱集团将充分地利用海外资本,巩固国内,拓展国际市场,通过进一步整合,实现整个五菱集团的新跨越;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通过引进外资、资产重组、投资、兼并、民营化的改造实践等形式,发展与汽车相关的多元化业务,重点做强做大三大主导产业,培植五菱品牌,实现集团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五菱集团成为在国内市场上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的强势企业。
分享此新闻